给我的父母——写在中秋时 作者:中鑫移动科技 周爽  来源:   发布日期:2009-09-26  点击次数:6521
又是一年中秋时。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自从十五岁离家求学,到如今在异乡工作生活,在家和父母一起过节的次数屈指可数。每次到这个时候,,母亲按捺不住总会提前给我打个电话,问问今年忙不忙啊,有没有时间回家,尽管几乎每次得到的结果都会让母亲失望,可是下一次,她还是会一如既往满怀希望的期待着。我猜想,母亲心中的希望如同这个秋天大树上的叶子一般,季节到时它凋零了,可是下一个春天,你依然可以看到满树的翠绿……唯一欣慰的是,姊妹三人中大姐已经在父母身边不远安家,每逢节假日,可以带着年幼的小外甥女回家去看看日渐年迈的父母,给他们孤寂单一的生活聊以安慰。
从依稀记事起,印象里母亲就是整天风风火火的样子,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歇过。父亲工作原因不怎么顾得家,母亲一个人照顾我们姊妹三人,里里外外操劳家务,从来也没有听过她说一声累。在我心里,母亲一直都是那么好强、干练、爽利。也许是遗传了母亲的好强倔强,在十几岁的青春期,其实跟母亲之间也有争吵、不满。最糟糕的时候甚至有两个月的时间彼此没有说过一句话。而平常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天天单调重复平淡温馨的过下去。直到高三时。记得很清楚那一年的事。非典了,除了毕业班的学生还在争分夺秒准备即将到来的高考,其他的年级都已经放假回家。平时身体一直很好的我,在这个很关键的时候,突然很不配合的出问题了。去医院看了,却又没有什么明确的说法。该吃的药也吃了,病痛依然在折磨着我。又一次从医院回来的路上,母亲骑车带着我。想到莫名其妙的病,想到我的高考,想到连医生也没说出的所以然,心情低落的想落泪。似乎是感受到我的情绪,母亲说,别想那么多,肯定能看好的,考试的事先不要操心了,先把身体养好。又去看了中医,开了一大堆草药。因为中药的吃药时间必须跟吃饭时间隔开,于是母亲天天在课间的时候提了熬好的药去学校门口等着,学校那时已经封校了,一般情况下是没办法出校门而且其他人也没法进来的。下了课,跑着到门口去,隔着大门缝隙接过母亲手中温热的药。喝了药,母亲手里通常会提前准备好一个苹果或者是一把剥好的核桃仁,因为怕药太苦。看着我吃过药,她才放心的转身离开。连着送了半个多月,也许是因为药终于对了症,也许是老天被母亲的一颗诚心感动,我的身体总算恢复了。就是那个夏天,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,以后的日子里,再也没有跟妈妈争吵过。考了大学,要离开家了,母亲带着我去买一些日常用品,走在街上,发现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母亲头发已经花白了,一直挺拔的背也开始有些弯了,已经不再比我高了。我长大了,母亲正在慢慢老去。
毕业后一个人开始在外地生活工作,回家的次数有限,只要有机会回去,每次都会帮父亲端盆洗脚水,帮母亲刷锅洗碗,听听父母在耳边的唠叨,临走时的依依不舍又化为对下次回家的期盼。在异地每星期总会准时打电话回家报个平安。现在姊妹三人,也只有我一个离家最远,也成为母亲最为牵挂的一个。每次打电话其实也都是差不多的内容,要吃好,不要胡乱减肥,出门小心车,不要被骗,好好工作,跟同事好好相处……
一直都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,为了上学,父母变卖家里所有东西,甚至没有了安身之所。苦孩求学,原本是件好事,他有远大的理想,想在自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好好尽孝,但是他忘记了,还有一种无奈叫做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当他有能力的时候,也许他的父母已经没有办法等到了。学习可以在任何时候,而父母却逃不过时间的残酷。小时候读到孔子的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,模模糊糊的不是很明白,好多年过去了,现在开始理解它的意思了……
天下的游子们,趁着你的父母还在,为他们尽一份孝心吧,不一定是要功成名就衣锦还乡,也许是天冷进的一句问候;不一定是一处豪宅,也许是一片砖瓦;不一定是一顶博士帽,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星;不一定是一桌山珍海味,也许只是母亲节的一束鲜花;不一定是数以万计的金钱,也许只是一枚带着体温的硬币……在“孝”的天平上,它们等值。